我們土生土長在啟東這片沃土,這片被我們稱之為“沙地”的滾滾長江堆積的新版圖。沙地文化既保持著大吳文化的血緣傳統(tǒng),又沐浴著現(xiàn)代文化的新鮮氣息。5月24日,“啟東民俗文化展”走進了久隆小學的校園,讓孩子們零距離地接觸到了我們祖輩們生活過的痕跡。
瞧!孩子們在驚嘆:原來“老張里人”做飯用的土灶也這么漂亮,土灶上的畫真是惟妙惟肖??!
這群孩子纏著老奶奶問:“婆哇,婆哇,這是哈么呀?”
老奶奶耐心地逐一介紹:“這個叫‘貓尼頭’鞋子,這是大胸襟衣服,這是轉(zhuǎn)裙,這個叫大襠褲,還有小圓口鞋子。”
再去看看這個手一搖大輪子就轉(zhuǎn)的是啥玩意?原來是紡紗的工具啦!
快來看,快來看這些!這個是淘米用的,沙地人叫它“淘米筲箕”,還有分層的“飯盒”啦,還有“竹莎籠子”啦,啟東人的竹編技藝不得了??!
“老師,這又是在干什么呢?”“嗯……老師也沒見過,問問這位老爺爺吧!”“這叫‘壓簾子’。”
…………
沙地的文化滲透著沙地的人文精神,洋溢著濃郁的鄉(xiāng)土氣息,靈動而又溫馨,粗獷而又精致,深情而又流暢。它如參天大樹上綻發(fā)的新芽,蓬蓬勃勃,說不完又道不盡。半天時間,全校師生在沙地的文化中徜徉,感受沙地的文化,也努力把它發(fā)揚光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