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次次滌蕩心靈的學習和研討,一場場干貨滿滿、熱氣騰騰的宣講,一個個紅色資源現(xiàn)場教學活動,一樁樁解民憂聚人心的實事……讓共識在宣講中增進,思想在學習中升華,力量在互動中凝聚。
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,我市緊緊圍繞“學黨史、悟思想、辦實事、開新局”總目標,不斷加大黨史學習教育“力度”、拓展黨史學習教育“廣度”、提升黨史學習教育“效度”、增強黨史學習教育“亮度”,在深學細悟中賡續(xù)精神血脈,在知行合一上踐行初心使命,不斷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。
堅持以上率下
讓黨史學習教育“學起來”
學史以明志,鑒往而知來。
第一時間謀劃,第一時間啟動和推進。2021年3月12日,我市緊跟上級部署和安排,及時召開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議,印發(fā)實施意見、工作方案,明確時間節(jié)點、重點任務和工作責任,高標準、嚴要求推進黨史學習教育。
我市成立由市委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,專題研究部署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工作。
回顧這一年,“學習”是貫穿始終的關鍵詞。
市委常委會、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堅持學在前、做示范,先后30次研究部署黨史學習教育工作,以上率下帶動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向縱深推進。
既有率先垂范,更有精準指導。組建10個巡回指導組,采取巡學、考學、賽學等方式,開展巡學820余場次、考學1.3萬人次、賽學600余場次,對參學單位的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情況進行全覆蓋督導。
全市各級黨組織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砥礪初心使命的“磨刀石”、提升政治能力的“大課堂”、激發(fā)干部隊伍奮斗熱情的“動力源”,全面梳理抗大九分校紀念館等25個紅色遺跡、紀念設施,組織黨員群眾開展活動2500余場次;市圖書館和各區(qū)鎮(zhèn)農(nóng)家書屋開設“紅色主題圖書”專架,開展“走啟讀村——紅色閱讀”系列學習活動;編制線上“啟東紅色地圖”,向廣大黨員群眾講述紅色故事;舉辦“百年恰是風華”大型群眾性文藝晚會、慶祝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100周年情境黨課等活動4700余場次,累計受眾超120萬人次。
讓人人愛學黨史、樂學黨史。緊扣“童心向黨”主題,上好“有理想、有故事、有風景”的德潤東疆思政課,開展“星火足跡”尋訪實踐課,舉辦“永遠跟黨走”情景教育課,累計3300余場次。推進“百年大黨·百企爭先”黨建領航工程,發(fā)放“學習大禮包”2800套,開展學史“微沙龍、微黨課”活動900余場次,受眾超3萬人次。成立互聯(lián)網(wǎng)行業(yè)黨委,組織600多名從業(yè)人員開展“尋訪百年歷史 傳承紅色印記”學習活動。開辟“我心向黨”等學習專欄145個,營造“處處能學、時時可學”的良好氛圍。
創(chuàng)新學習方式
讓黨史學習教育“講起來”
緊扣目標要求,一場場宣講活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東疆大地掀起新高潮。
1月17日,在南陽鎮(zhèn)佐鶴村第五網(wǎng)格“崢嶸姐妹微家”,一堂“家門口”的黨史宣講在陣陣掌聲中進行。90多歲的老黨員查希圣感慨道:“我腿腳不方便,平時很少出門,‘微家宣講’就像我們身邊的小廣播一樣,總能很及時地把黨的最新政策帶到我們身邊,很受益?!?/p>
黨史學習教育成效如何,很大程度取決于有一支什么樣的宣講隊伍。今年以來,我市以“理響東疆”品牌為引領,組建超1000余人的市鎮(zhèn)村三級宣講隊伍。圍繞黨史學習、“七一”重要講話精神、“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”,組織開展三輪大規(guī)模集中宣講1500余場次。借助全市2000多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,530個“黨建微家”等載體,組織開展“黨課開講了”“黨史我來講”等宣講活動,激發(fā)廣大黨員群眾愛黨愛國愛家鄉(xiāng)的巨大熱情。
來自惠萍鎮(zhèn)的“百姓名嘴”施曉偉,每次宣講前都要翻翻《人民日報》,碰到一些新的說法,他還要劃出來、記下來。他的每次宣講都鮮活生動,深受老百姓歡迎。他說:“宣講內(nèi)容一定要精準,來不得半點馬虎?!?/p>
將“大講堂”搬到群眾“家門口”,把原有的“大塊頭”黨史變成“小而精”的黨史“故事會”,這是我市推動黨史宣講“熱起來”“活起來”的一大亮點。依托全市261個鎮(zhèn)村史館、13個黨性教育基地,開展“村史館里講黨史”系列活動。錄制“村史館里講黨史”短視頻100輯,訪問量累計超40萬人次。在匯龍鎮(zhèn)臨江村等30多家村史館開展“云參觀”線上活動,受眾超6萬人次。
每天,合作鎮(zhèn)青年宣講員王夢璐都要抽出時間備課,有時甚至到深夜。作為一名外地人,她比本地人還熟悉啟東的紅色歷史。用百姓語言和身邊事講大道理,讓聽者樂于接受。
為更好地構建“橫向到邊、縱向到底”的宣講格局,我市圍繞“哪里有黨員群眾,哪里就是‘主陣地’”的宣講要求,開展駐外支部流動送課送學活動60余場次。精心錄制“新征程青年說”“紅色基地憶初心”短視頻60多輯,通過移動平臺廣泛傳播。此外,還通過“理論+文藝”“理論+故事”等方式,真正讓黨史宣講走新走心。
緊密聯(lián)系實際
讓黨史學習教育“實起來”
“想問一下職工參險系統(tǒng)怎么用?”家住南陽鎮(zhèn)中北村的黃偉撥打村干部電話求助。這邊剛放下電話,那邊微信就收到好友添加申請。申請人是中北村黨總支書記顧琳琳,“我拉你進村里微信群,有關社保問題可直接發(fā)群,或單獨微信我?!?/p>
職工就業(yè)、參保續(xù)保,“一老一小”醫(yī)療報銷……這些居家過日子的“小事”,成為中北村“接訴即辦”、一刻也不能耽誤的“大事”。今年以來,南陽鎮(zhèn)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與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相結合,以社會治理為載體,快速、精準、有效地實施了一大批社會關注度高、受益面廣,群眾需要、百姓盼望的“民生微實事”項目。
聚焦群眾的操心事、煩心事、揪心事,王鮑鎮(zhèn)制定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項目清單,向全鎮(zhèn)收集辦實事線索,街道路面破損、校園周邊安全隱患、養(yǎng)殖戶水產(chǎn)病防治、村級道路硬化等民生實事列入鎮(zhèn)黨委專題研討會議內(nèi)容,并交由部門專項對接,有序推進。
圓陀角旅游度假區(qū)以春耕夏種時節(jié)為契機,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(所),將黨史學習教育“微課堂”搬進田間地頭。一方面給村民講述紅色故事,宣傳與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生活息息相關的政策、種植技術;另一方面組織農(nóng)技專家、種植能手,為村民解決生產(chǎn)中遇到的困難問題。
找準群眾需求點,將實事辦準。運用“有事好商量”“黨群議事會”等載體,按照推動鄉(xiāng)村振興、創(chuàng)新基層治理等五個類別,確定立刻辦、限期辦、分期分批辦等三類事項,實行“臺賬式”管理、“銷賬式”辦結。截至目前,全市2959件實事項目全部辦結,辦結率100%,群眾滿意度達99%以上。建立長效運行實事項目92余個,推動實踐活動常態(tài)運轉。
找全矛盾癥結點,將實事辦好。全市9500余名在職黨員干部主動到所屬社區(qū)(村)報到,注冊率和報到率均達98%以上。黨員干部經(jīng)常下沉城鄉(xiāng)社區(qū),累計在老舊小區(qū)改造、停車出行、消防安全等方面幫助群眾解決“急難愁盼”問題7000余件。開展“太陽花”“四位一體”“愛伴童行”活動,為全市367名困境青少年提供思想引領、學業(yè)輔導、心理關愛、生活幫扶等服務。
找到工作出發(fā)點,將實事辦實。圍繞重點工作,成立52支黨員先鋒隊伍、10支“攻堅有我”青年突擊隊,設立48個黨員先鋒崗,明確53項攻堅任務清單。2021年,呂四港通用碼頭正式啟用,洋呂鐵路建設全面推進,“繽紛百里”最美江海岸線成為省級沿江沿海示范生態(tài)景觀帶,“全科網(wǎng)絡”治理經(jīng)驗獲全國推廣。
學習百年黨史,汲取奮進力量。隨著黨史學習教育向縱深推進,全市廣大黨員干部不斷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、思想的力量、精神的力量、實干的力量,以學習新成效奮力開創(chuàng)各項事業(yè)發(fā)展新局面。
(黃欣美)